Go Top!
首頁 > 幸福學堂 > 學員故事

跟隨自己的心 踏實自在

發布日期:2020-08-28
/專訪臺大進修推廣學院學員 王慈彬

「我應該不是一個很有計畫的人,遇到什麼就想什麼、想什麼就做什麼。現在回頭看自己求學、工作、結婚、生子等人生階段的決定或轉變,好似沒有什麼事先的規劃,但每個階段都好像有些意義存在。」
王慈彬認真回顧自己人生,往日種種即如浮光掠影不斷湧現,隨著思緒翻攪、飛揚,一幕一幕、慢慢拾綴起他的人生故事……

【傳統家庭中 隱藏著嚮往自由的心靈】
王慈彬生長在一個傳統的父權家庭,家裡排行老大,個性順從,與弟妹感情雖好,但共同成長的記憶好似只有國小以前。初中讀私立女校,年幼即受到住校團體生活約束,連零食都被禁止,當時很想脫離住校生活的桎梏,但沒能考上公立高中,直升高中部是她唯一的選擇,不愛住校的他還常常因為想家而裝病請假。
大學聯考沒有考上理想學校,父母看在眼裡,捨不得他讀書辛苦,不忍再補習一年重考,決定送他出國讀書。王慈彬覺得日本離家近,又有親戚就近照顧,多學個日文也不錯,於是負笈日本,開啟留學生涯。

【日本求學 自由奔放的流金歲月】
在日本求學的生涯,可說是人生中最有成就感也最快樂的時光。
脫離住校,猶如脫韁野馬,十八、九歲的王慈彬,自己在外面住,自由自在,生活不再受人約束。或許對日語具有天賦,在日本語言學校讀了一年,考大學前即取得檢定一級。由於父親自己開營造建設公司,家中孩子從小都覺得日後要幫忙家中事業,於是王慈彬在日本的大學考試以建築系為目標,但應試了幾間建築系所都沒有下文,唯一順利考進東京農業大學造園系(臺灣稱為景觀設計),從那之後的求學生涯似乎變得越來越順遂。
上了大學之後,最開心的是製圖課和設計相關理論課程,最頭痛的是樹木和測量課程,尤其樹木課的考試是整間教室擺滿了樹葉或樹枝,要一一寫出樹名。不過,頭痛歸頭痛,這些課程的訓練讓她好似有了觀察分析樹形的雙眼,能夠透視樹型結構。王慈彬認為中年的現在會喜歡欣賞花草樹木,應該是那時候的影響。後來隨著日文日漸熟悉,造園課程也不像考大學那麼需要拼命,王慈彬一時沒了目標而失落感油生,加上大二、大三實習課要開挖土機,操作農具,對都市長大的他而言,開始感到既陌生又有些痛苦。當時學生時興打工,為了轉移課程不適應的情緒,他人生第一次打工,去了超市販賣牛肉的攤位,幫忙秤重包裝,一段時間後訓練出流利的日語口說能力;到了大三,去學長介紹的造園事務所打雜近一年,熟悉了職場上的日文用語;大四語言能力已經不錯,開始去活動展場當翻譯。整體來說,日本求學期間,讀書交友打工生活多采多姿,加上日語流利、親和力強,受到日本同學稱讚,畢業時整體成績又不錯,跟大學前的人生相比,深刻感到滿足與成就感。

【放棄學業 毅然回臺】
畢業前夕受到指導教授的鼓勵,也有感於讀書上有所成果,王慈彬順著當時的心境選擇報考碩士來決定回台灣或續留日本,沒料到考運之佳讓她高分錄取、繼續留在日本攻讀碩士。但碩士班的第一年,她面臨到人生第一次的失戀,加上研究論文的實驗也遇到瓶頸無法突破,心力交瘁讓她無心繼續完成學業,沒跟家中商量,也顧不得教授的期望,毅然辦理退學,離開日本。對於最後階段放棄碩士學業,父母非常生氣,但仍然默默給予女兒愛的寬容。
回到臺灣,第一份工作在建築師事務所上班。大學剛畢業的王慈彬沒什麼技能,無法承擔什麼大事,所以工作量總是不多,常常覺得沒事做,後來又聽多了資深員工對公司的抱怨,到職才三個月竟自以為是地辭掉事務所的工作。
父親知道後勃然大怒,連同之前先斬後奏放棄只剩一年的日本研究所學業,兩事一併算帳:
「如果每件事情遇到困難就放棄,以後還能做什麼?明天就給我來公司上班!」
王慈彬一時間回到小時候,沒有反抗就接受了。 年輕時的她,每遇到困難,就選擇逃避或放棄,面對父母責難,直到多年後自己成為人母,才體會出父母當時愛之深、責之切的糾葛。

【回到家族企業工作 人生責任開始】
就這樣,王慈彬進入父親白手起家的事業體工作,開啟了長達二十多年的職涯。累積了建築相關經驗,無形中改變了個性也更加認識自己。他最覺得不可思議的是自己竟可以這麼多年沒有放棄工作,而且從小只想當個賢妻良母而沒有什麼事業心的自己,現在卻跨進了事業經營的領域。
父親知道他學過電腦繪圖,一開始安排他到工程部從畫施工圖開始學習。完全沒有任何樑柱結構概念的他,僅憑著簡易AutoCAD的能力,一點一滴地幫忙當時的主管(現在是他老公)將手繪版施工圖轉繪成電腦版施工圖;熟悉之後,開始瞭解建築圖,接著擔任公司與建築師事務所之間的聯繫窗口,因而建立了法規知識,後來參與各工項圖說階段之整合,更加體會到一棟房子從設計到施工是何等不容易。其中記憶最深刻的是,當他第一次到完工現場,親眼看到一筆一畫辛苦建檔繪製的施工圖被真實地建造完成且矗立在眼前時的感動與震撼!營建工程的施工圖之後,因為實品屋裝潢也接觸了室內裝修,在裝修工地的現場學習怎麼將圖面作業挪到實際的立面與透視,同時也接觸了室內裝修工程的協調事務。
隨著經驗與實力增長,公司有些同仁逐漸年邁,王慈彬逐漸接下公司重要業務,除了設計案的對外溝通協調,還負責內部跨部門之整合與聯繫。後來因為公司開始經營不動產租賃與物業管理,向來不怕生的個性,讓他開始在父親身旁學習關於土地開發與建物招商的分析與談判,處理合約書的擬定、交涉與簽約等更多的經營技巧。
回到家族企業工作,身為家中老大,責任感使然王慈彬承擔了許多任務,加上放棄學業後體會到父母親的包容與愛,付出更加賣力。然而,家族企業有其自身基本結構的問題。
王慈彬坦言:「我們是一家經營邁入第四十年的建設公司,我的爸爸是我的老闆,公司裡有我的老公、我的弟弟,還有我的媽媽,一家人都在同一條船上,公司的好壞難免影響著每個人,而且自家人一起工作,工作上的衝突往往無法避免地帶回家裡的餐桌上,難免影響家庭生活,如果沒有良好的情緒管理,實在很難面對;另外公司也面臨人才傳承、企業轉型的諸多考驗。」
就在這樣工作上看不到曙光、家人間又衝突不斷的狀況下,王慈彬報名了臺大進修推廣學院的精鍊高階管理與實務班,希望為日復一日、循環無解的工作狀態,「找到一點光亮和希望、找到一點出路」。

【學習產生正能量 心靈的綠洲】
果然,上課這件事,讓王慈彬耗弱已久的心靈如獲甘霖。透過系統化的管理課程,結合自己二十多年的實務經驗,他逐漸得到整理與歸納,對於公司積年累月諸多的難題似乎有了輪廓性答案與理解,或許無法立即有所解決但心態轉變、事態似乎也出現改變,也才體會父親決策背後的想法;此外,也因為跳脫了日常上班、下班與回家、公司之間擺盪的慣性,情緒默默地得到了舒緩與轉移,重新找回了那個學生時代無憂無慮、認真學習的自己。
他回憶自己以前總習慣藉由看閒書轉換心情或找答案,可是工作之後一切變得忙碌,常常像旋緊發條的陀螺,轉個不停,忘了給自己片刻留白的時光,難怪會被壓力逼得喘不過氣來。此外,他還發現看日劇是另外一個令他放輕鬆的方法,他說看日劇進入別人的故事,有時候哈哈大笑幾聲、有時候掉幾滴眼淚,都可以讓自己稍稍忘了現實生活的煩,換得一夜好眠,是個簡單的滿足。
王慈彬認為學習帶給他正面能量,「學習,讓我的生活更豐富,也使自己得到幫助。」回顧目前為止的人生階段,無論是日本休學、家族意見衝突、家庭經營、甚至子女教養問題,大多都是書籍或課程帶領他突破。其中,最令他引以為傲的還有因為曾經投入時間去瞭解並陪伴孩子,現在兩個上大學的孩子常受到親友們誇讚,這給予他莫大的成就感。

【人生沒有絕對答案 跟隨自己的心走】
王慈彬覺得自己是個「往好處想」的人,朋友形容他「總是能夠持續向內挖掘能量、累積向上成長的動能。」
「我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挑戰,以前,我常常逃避,而這二十多年的生活經驗,讓我學會了克服與堅持。很幸運的是一步步摸索著走到現在,身邊總有扶著我的朋友和家人,讓我常常覺得快要沈下去的時候,總是能夠找到解方,再站起來往前走。」
他認為「個人、家庭或工作上常常需要做選擇與決定,當下都是對的,時空背景轉變之後,也許會有不同的想法,但要相信自己的心;任何時候,只要誠實面對自己,聽自己心裡的聲音,走在自己想走的路上,做自己,那是種安心平靜的快樂。」
跟隨自己的心,就好像是他做抉擇時的過濾器,幫助他找到自己。

採訪於二○一八年三月 文/蘇醒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