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p!
首頁 > 幸福學堂 > 電子e報

漫步在沒有盡頭的知識大道上-專訪臺大進修推廣部管理碩士學分班學員 邱學偉

發布日期:2017-06-30

周圍有很多人都覺得我很臭屁。推銷員覺得我很難推銷、朋友認為我知道很多事情、下屬界定我是會幫他們解決問題的人。但我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凡事追求清楚、喜歡學習新事物的人。我對事情很執著,如果碰到想要完成的事情,我會不顧一切地去完成。

跨越年代的學習心

邱學偉的父親是在戰亂的年代中輾轉流亡到臺灣的,十四、五歲的年紀就被政府抽調當兵,沒機會讀書,也沒有一技之長,結婚後為家庭奔波工作,終其一生在勞動底層奮鬥,直至中年也因時代進步結束澡堂的營業,退休開始養老生活。

西元一九七五年,十五歲的邱學偉瞞著父母報考軍校,他第一次看到父親的眼淚。「報考軍校就讀純粹因為不想增加家裡的經濟負擔。我平常很少有機會與父親有接觸,放榜錄取後才告訴他們這個消息。記得那天他送我去火車站集合,是生平唯一一次,我看到他掉眼淚。」他進入空軍幼校,邱學偉說軍校是一種精神教育,「我承認那個年代的教育方式像洗腦,但相對地也讓我們學習到不管碰到任何困難,都一定 要找方法解決。」

邱學偉感嘆地說曾經有朋友為了解決問題而悖離法律的規範,但這對當時的他們來說只是個理所當然的過程,「因為軍人的理念就是要不擇手段去利用周圍的資源,完成賦予的任務。」畢業時,因為沒有通過飛行測驗,邱學偉分發至軍中地勤職務歷練,於上尉至中校期間,服務於前空軍作戰司令部,因是後勤兵科,他對自己未來前途一點也不看好。然而軍校的教育,讓他覺得必須兢兢業業的作好每一項工作,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邱學偉猶記得,臺灣在一九九九年發生嘉義電塔倒塌及因為九二一地震造成大停電這二件大事件,他均因另有任務需完成,在辦公室加班,因全台的停電,迫使他不得不下班返家,這樣的努力工作也使得邱學偉有機會 被拔擢為上校位階並順利退伍。」

離開軍中,邱學偉並未如一般退休者享受著悠閒與愜意,「我想知道自己在軍旅外的世界能不能有另一番不同的作為。」當時適逢東森得易購正招募一批由軍中退伍的人才,因緣際會下,邱學偉接受這份新的工作,基於過去任職國防部和作戰司令部的經驗,他被安排在該公司的網路部門負責作業程序。「其實挺尷尬的!」邱學偉說。面對周遭都是年輕小伙子,與自己同齡的人則多為公司的管理階層,對已經四十來歲的邱學偉而言,實有感過去所學不足,也因此促發他報名臺大進修推廣部的「管理碩士學分班」修讀相關課程。

在臺大進修推廣部為期四年持之以恆的進修,邱學偉學習新觀念、新知識,讓他以修讀取得六十六學分的空前紀錄光榮結業。隨後並轉職到保全公司擔任經理,近年則為了照顧阿 茲海默症的母親離職,方才真正開始他的退休生活。

打開知識存摺,發現珍寶

您覺得「學習」是什麼呢?要怎麼把所學活用到生活上?有一次,保全公司的老闆問邱學偉:「市場上有沒有高報酬的產品?」「有啊!」他理所當然地回答。「哪有!一台電腦搞不好只有三%、五%的利潤,坊間看到的高報酬商品幾乎都賣不出去。」老闆不相信的繼續問。

邱學偉告訴老闆這個觀念不完成正確,例如在大陸一個竹蜻蜓成本七點五分,做十萬支送到臺灣,含運費一支約兩塊錢左右。一支賣給批發商可以賣五到六塊,批發商再用十塊錢的價格賣到客戶手上,這過程所產生出的可觀利潤,就說明它是一個高報酬產品。「雖然現在的物價無法與當時比擬,但不見得要高價物品才是高報酬,應該要視物品在市場環境上所俱有的價值來決定是不是高報酬。」在臺大進修推廣部的學習讓邱學偉學會用不一樣的角度來看 事情。

兒子要升高一時,家裡需要電腦讓小孩作功課。當時電腦的市場價格一臺大約兩萬多塊錢,邱學偉卻花了四萬元自己找主機板、CPU、螢幕、電源來組裝。朋友們都笑他「買貴了」,但他只是淡淡的說「電腦這東西很容易淘汰,我希望小孩的學生時代就用這一臺,不要一直換。」他謹記第一堂「管理會計」課堂上學到的,要計算每一個「機會成本」來衡量這個選擇值不值得,並且活用到生活中。讓這臺「買貴了」的電腦安安穩穩地用到兒子大學畢業,至今仍在家裡提供夫妻兩人找資料使用,「便宜的電腦不堪用,如果那時貪便宜,說不定累積下來七年要花更多錢。」

對邱學偉來說,「學習」慢慢改變了自己許多想法。以前覺得夠用就好的東西,在吸收新知後,會去考量事情背後的真正目的,進而思考要用多少成本去達到最大效益。「以前我也有過『怎麼你們都不知道,只有我知道』的想法,但回到學校後我才發現原來自己知道的還是很少,學習是一個能讓 自己更虛心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