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p!
首頁 > 幸福學堂 > 電子e報

人才培育與社會責任-由史丹佛大學2025計畫看大學繼續教育發展的新趨勢

發布日期:2018-03-20

隨著科技與網際網路的發展與普及,全球多數的人們可自行創造與分享各類資訊。學習不再僅限於學校或教室,而是可於隨時隨地,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發生。時值這個知識可隨手可得、資訊可即時分享的時代,大專校院應如何因應時代的改變與如何培養能因應複雜變局的人才?大專校院繼續教育又應該扮演何種角色?課程應如何設計以因應新世代的學習者?又應如何進行組織再造
以促進學習呢?
教育環境因應社會變遷,近年來國內外幾乎同時提出開放大學(或稱開環大學,Open Loop University)的概念,大學教育層次及彈性提高,開放受教年齡或學習階段,也滿足各年齡段的學習者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關照完整職業生涯周期甚至於一生,加深既有領域的知識或是開拓新專業,透過再塑教育(re-engineering education)及跨領域學習(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個人以至於社會的
提升將更有效率。
原臺灣大學進修推廣部成立至今已30年,並在成立30年之際正式更名為「臺灣大學進修推廣學院」,因應社會需求調整教學及銜接社會的角度,自2015年由管理學院挹注師資開辦「事業經營碩士在職學位學程」(PMBA)開始,到2016年整合「法律」及「管理」兩項專業領域開辦的「事業經營法務碩士在職學位學程」(PMLBA),2017年再擴大整合「生命科學」、「醫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等不同領域開辦的「生物科技管理在職學位學程」(PMBM),加上既有的各領域學分班程、企業委訓專班及短期研習班,培育與訓練數萬名學員,提供各種行業、不同的職別的社會與在職人士有機會持續學習,同時即
時回饋實踐知識,俾善盡臺大社會責任。

人才培育與社會責任

社會進步需要創新,同時也需要維持穩定的社會運作,無論是創新或是穩定社會運作,其基礎都在人才,人才來自於家庭,專業技能養成於學校,用於企業與社會。以高等教育而論,多數人在22歲至30歲之間便結束在學校的教育,在投身企業為社會付出直至退休的期間,學校(特別是高等教育)與企業(機構)便扮演人才培育的主要責任。高等教育的責任在於提供創新知識與技能,企業(機構)則著重人才在職訓練與職能提升。惟其曾在就學期間所接受的專長訓練可能因進入社會或就業後所處的外在動態環境結構及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而逐漸不敷或不符實際職能須要,爰此,在職者必須繼續接收新知識,以因應社經環境、科技與產業呈現的動態變化,而大專校院繼續教育就正扮演著大學創新知識技能與企業在職訓練與職能提
升需求兩者的橋接平台。

史丹佛大學2025計畫

針對再塑教育以及跨領域學習的需求,在高等教育界引發很多思考。2013年秋季,史丹福大學提出了《史丹福大學2025計畫》,其中「開環大學(Open loop University)」的概念,為現行大學教育無法達到的人才因應環境變化仍能適才或適所的困境找到修正方式。提出大學教育不再是以年齡分野來界定學習區段的觀念,該計畫將大學教育層次及彈性提高,開放受教年齡限制或學習階段,滿足各年齡段的學習者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關照完整職業生涯周期甚至於一生,特別強調大學教育是持續進行的學習歷程,只要有學習需求,大學之門亦為各年齡段與各種職業,包含校友在內之在職人士
打開。
「史丹佛2025計畫」係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於2014年所提出的大學再造模式的想像,該計畫打破一般人對於大學和學習的想像,提出了讓人驚豔的大學前景與重新思考「未來學習」的樣貌,其內涵主要包括四個大學組織再造模式,分別為開環大學(Open Loop University)、依個人節奏而定的教育(Paced Education)、翻轉軸心(Axis Flip)、目的學習(Purpose Learning)。其中,「開環大學」開創彈性學習路徑,檢視大學與其他學習場域之界線;「依個人節奏而定的教育」則落實個人化學習理念,創置學習者學習所需時間、空間與支援系統;「翻轉軸心」呼應當代能力本位學習訴求,側重學生可跨領域運用的技術與能力;「目的學習」則實踐問題導向教育理念,涵養全球公民應具備之關懷、態度與素養。其中尤以「開環大學(Open-loop University)」的概念與大學繼
續教育未來的發展最為相關。

臺大進修推廣學院更名緣由與發展定位及使命

現代社會與經濟的發展變動快速。新科技的發展與應用不斷地改變社會的結構與經濟活動的規則。既有大學部或研究所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就業後可能會面臨兩個關聯困境:其一是原來所學在短時間內即不足以因應既有職務需求,另一是原來所學缺少足夠跨領域的鏈結成分,以至於無法符合職場多元能力的需求,形成個人或組織的提升遲滯。因此,在職人士需要不斷地經由再塑(re-engineer)其各項專業能力,以期能在變化快速的產業與經濟環境中,維持或提升競爭力並產生貢獻。所以,大學在高等教育的所扮演的角色,必須更進一步擴大涵蓋範圍到正規學制後的再塑教育(re-engineering education),提供在職人士提升專業職能的
學習平台及跨領域學習的機會。
臺灣大學進修推廣部為臺灣大學的一級教學單位,早期負有提供離校一年以上之青年於夜間進修大學課程之教育任務,此為包含臺灣大學在內的臺灣各大專校院設置「進修推廣部」的學制精神。因應近年來大學教育普及,臺灣大學已完成其階段性任務,旋於2007年全面停止進修學士班招生,2011年進修學士班相關業務移交教務處等單位。爾後進修推廣部提升目標功能,強化推動社會在職人士的終身教育,並逐漸擴大政策功能轉向提供包含校友在內之在職人士再塑教育以及跨領域學習管道,並擔任臺灣大學各學院與研究單位創新知識、技能與社會溝通的平台,為回應前述社會新增對大學教育功能的延伸擴大需求,並期與國際再塑教育與跨領域學習的趨勢接軌,2017年原臺灣大學進修推廣部正式更名為「臺灣大學進修推廣學院」。最主要的定位與使命在跨領域導入校內各學院創新知識與技能,落實開放大學全民終身教育的理念,積極推動在職人士的再塑教育,培育具備跨領域能力之人才,進而促進公部門與民間企業的創新,效率與發展,提升公共利益。
面對產業經濟急遽變化產生的再塑教育以及跨領域專長學習的需求,臺灣大學作為臺灣的指標性大學,肩負最高社會期待與教育責任,為符合世界潮流並與國際接軌,旋於2017年將原臺灣大學進修推廣部更名為「臺灣大學進修推廣學院」,一方面清楚區隔一般學制與在職人士於知識技能上需求的差異,對跨領域人才深化培育,另一方面提升格局以因應社會的需求,於校內外的相關資源,也能因
教學目的聚焦而更易於鏈結及整合。
臺灣大學強調「教育與人才培育、知識創新、貢獻社會、創意與創業」等四大任務,期能達成「提供師生一流學習與創新的優質環境、培養社會領導菁英與知識創新研究人才、協助國家發展、解決人類永續發展的重大問題」等使命,與「華人頂尖、世界一流」的願景。為賡續臺灣大學的發展願景,特擬訂「臺灣大學進修學院」的使命為「提供優質終身教育,培植跨領域菁英;協助社會人才再塑,提升國家競爭力」;以「優質學習典範」、「創新成長卓越」、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為願景,並訂定「創新課程與教學」、「整合校內外資源」、「擴大社會影響力」與「提昇品牌與
價值」為四大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