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p!
首頁 > 幸福學堂 > 電子e報

活在當下、勇於挑戰、做出成績,成就超完美履歷表 - 專訪臺大進修推廣部PMBA學生 何采純

發布日期:2018-03-20

嘉義崇文國小、大業國中、北一女、臺大法律系畢業,擔任過南僑集團的法務副處長、聯合利華法務經理、中環集團法務長,以上這些,看在企業招募人員眼中,堪稱漂亮完美的履歷,名校出身,任職大型本土和外商企業,歷練完整。不過何采純說,她在每個階段當下,並未設想下一步會在哪裡,這一步步非事先計畫。現在回頭看,虔誠基督教徒的她把一切歸功於主的安排。
從小因為父母工作繁忙,何采純的童年時光多是在祖父母家和伯父家度過,和堂哥堂姊一起長大,因為伯父對學業要求嚴格,讓她從小習慣回應家族的期待,用功唸書成了理所當然之事。一路都是第一志願,直到進了臺大法律系,她說終於可以解放了,她的解放之道是用力玩社團,參加國樂社、全臺巡演比賽。

任職大型本土、外商企業,企業法務歷練完整

臺大法律系畢業後,何采純順利進入律師事務所,卻發現並非自己真正的志趣,因此她轉任企業,進入南僑集團工作。「企業法務最重的是防弊,事先預防,讓企業免於訴訟等危機,真正可以幫助一家企業。」何采純認同企業法務的使命和重要性,開始投身其中,並專研智慧財產保護相關的法律領域。
何采純很感激在南僑集團的企業法務初體驗,她將該集團董事長陳飛龍視為人生貴人。一開始進入企業法務領域,便能到一家大型企業歷練,讓何采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功夫。除了法務工作之外,她同時身兼集團內雜誌總編輯,因為雜誌專欄的需要,讓她常有機會訪問董事長,從中也學習到了許多企業經營的理念與方法。「我還要負責管理出版公司,除了學到經營理念,還能實際操作。」何采純回憶道。
離開南僑集團後,何采純進入知名外商聯合利華工作,她稱此為全方位歷練階段。何采純有機會到倫敦總部受訓,見識到外商對人才培育的重視和投資,從法治教育到產品行銷、生產品管、客戶服務等,都在訓練的範圍中,畢竟法務跟公司的各個部門都有相關。當時也是臺灣正快速國際化的階段,「當你參加公司的國際會議,和來自各國的同事一起開會時,你代表的就是臺灣。」這段經歷也打開了何
采純的國際視野。
隨後,何采純進入當時臺灣光碟片製造大廠中環集團,並升任法務長職位。這個階段她要面對的事務和議題更為龐雜,最著名的就是當年美國電子大廠飛利浦(Philip)對中環和中環在美兩家分公司所提的專利權訴訟。何采純明白曠日廢時的國際訴訟拖得越久只會拖垮公司財務,她赴美幫公司打官司,最終以和解收場,並簽署專利交互授權合約,化解了當時公司的危機和難題。

奇妙人生安排,轉而跨入政界

接下來,何采純進入哪個產業?答案出乎意料,她由企業轉到了公務體系。由於前兩份工作的工廠都設在桃園縣,何采純因為經常和相關政府單位往來而熟識。當時桃園縣政府正積極爭取建設航空城,龐大事宜牽涉超過三十三種法規,當時的桃園縣長朱立倫亟需具備法律背景的人才,透過介紹認識了何采純。兩人面談的隔日便發佈了最新人事命令,何采純也成了首任桃園縣政府法制處處長。「這算是奇妙的人生安排,」並非透過公務員考試,何采純成了有一定任期的政務官員,從此開啟了她的從政之路。
轉進公務體系後,何采純發現雖然行政機關皆須依「法」行政,但工作同仁們並非都是法律專業出身,因此無法回答民眾法律相關問題,也無法保護自己免於誤觸法規。於是她開始整合法務資源、推動法制教育,請律師來幫同仁們進行教育訓練,也對外辦理講座,教導民眾認識法律。在她任期內,桃園機場條例也順利通過。
二OO八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對政府單位來說最棘手的莫過於企業裁員風暴。危機時刻,何采純再次接受新挑戰,她轉任桃園縣政府勞工暨人力資源處處長,從法律領域跨足人力資源領域。當時何采純首創整合五大局處資源,設立聯合窗口,讓失業勞工毋須再到處奔走申辦手續。為了創造就業機會,她提出了「一+一專案」,透過政府補助企業,讓企業提供工作機會給一位身障者搭配一位大專畢業生,藉此協助求職就業相對弱勢的社會新鮮人和身障者。因此創造出了一千個職缺。並且讓大學畢業生針對失業勞工進行普查和追蹤,再創造了兩百個工作機會給
社會新鮮人。
任期屆滿之際,何采純再被度被挖角,從桃園縣跨到鄰近的新竹縣,擔任新竹縣政府計畫處處長,協助新任地方首長規劃縣政。包括新辦「公務人員服務禮貌與電話禮儀徵選」、開辦民眾上網課程等,何采純端出具體施政成績,讓她又開拓了一個新職位,成為首任新竹縣政府綜合發展處處長。最著名的成績,包括二O一三年在新竹縣舉辦的臺灣燈會,創下當時總參
觀人數破一千兩百萬的紀錄。
「當時要面對的事情面向更廣更複雜,」何采純從轄下二十人到一百多人,再到二百人左右,儼然是一家中型企業規模。擔任綜合發展處處長任內,她推動多項創新服務,包括「十合一」跨機關服務,民眾只需透過單一窗口申請,便能完成包括稅捐、地政等十大機關的資料異動,當時係屬全臺縣市政府首創。包括二O一三燈會的APP、竹縣媽媽樂APP、竹縣長青樂APP等在她任內陸續啟用,甚至創造了雲端茶博物館APP,用虛擬博物館取代建造實體博物館的龐大花費和時間,同樣能達到教育和推廣茶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