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p!
首頁 > 幸福學堂 > 電子e報

不讓拿鐵浪潮淹沒茶香的高貴清雅── 臺大推廣部開辦「茶葉官能專業鑑定人員培訓班」

發布日期:2019-10-04
/臺大茶葉官能專業鑑定人員培訓班學員 陳安迪

乘著返回花蓮的列車,夜幕低垂,見不著清水斷崖與太平洋相互激盪的洄瀾,而車廂卻總終保持著明亮,近海的漁船應該看得到有位男子正靠在窗邊凝視著他們,他今天又喝了一肚子茶湯,滿腹茶氣讓人睡意全消,心想著自己為什麼要每週三耗費五個小時的車程,奔波到臺大去學習「茶葉官能專業鑑定」?
回想著叔伯長輩們,總是感慨著:「現在年青人只會喝咖啡,完全不瞭解茶葉的高貴清雅」,對五十步就一間隨手杯茶鋪的亂象,更是嗤之以鼻!而我,就是他們口中那個崇洋媚外的young people,信奉咖啡顯學的異教徒。
然而,身為花蓮海邊一級戰區的民宿老闆,除招待旅客豐富的西式早餐,飲料還提供自家烘焙的莊園咖啡。然而,視咖啡為「毒藥苦口」的客人,卻不知該如何供應他們更好的餐後飲品。於是我來到了臺大的推廣中心,向北方取茶經。
若更近一步地問我,為何要千里迢迢地來台北學習品茶技藝呢?除了「臺大」這個雪亮的招牌,總是能吸引到許多求知若渴的學子。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上課教授是素有「台灣咖啡教父」美名的王裕文老師(現在應該升格為台灣飲品教父)。而那些在我腦海裡有關茶葉的上百個疑問句,他們都可以獲得解答並劃下平息的句點,甚至留下「原來是這樣子」的驚嘆號!


11月16號,第一堂課,烏陰的天空下著細雨,王老帥幽默地說:「開課的第一天,天空總是不作美,這已經快變成傳統了」。但是困惱我的,不是這個壞天氣,而是尋找上課教室──考種館,他被遺忘在這所學校、這座城市,遠離臺大學生的鐵馬車陣,遠離塵囂地坐落一隅,不想輕易地被人發現。似乎意味著,品茶可以讓人忘卻紛擾的世界,獲得心靈的平靜。
按圖索驥,找到了傳說中的考種館教室,撿了一個在老師正前方,可以看清他毛細孔的位置,期待著第一堂課會是怎樣的洗禮呢?
我喜歡老師這樣的上課方式,前一小時是學科:茶葉的知識;後一小時則是術科:茶葉的品嚐,理論與實務的並重的教學方式,更能讓人印象深刻又記憶猶新,甚至為了那些久久沒重返學校坐著上課的資深學員們,課堂還會不時穿插茶葉的歷史與趣事,口條清晰且富有邏輯,更讓白天被工作疲勞轟炸的上班族們,再累也捨不得在此時閉上眼。
而且課程的安排也頗具巧思,除了每週課堂的前半段,會先講解分析茶葉的相關知識,例如:辨別大吉嶺與阿薩姆的差異、何謂一心二葉和一心三葉、茶葉的級別與分類、不同發酵與不同製程所產生不同的茶葉、為什麼茶樹要生長在排水良好且午後雲霧繚繞的山坡地之上、普洱茶的哀怨情仇、薰製優質花茶是怎樣的多工、決定茶湯濃淡的細胞組織、台茶的文藝復興──金萱與翠玉、不同的營養素如何造就不同的茶色……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會得到解答。而且,在逐漸累積茶葉的知識之後,茶就會越喝越有心得!


在課堂的後半段,開始真槍實彈地來品茶囉!一開始先隨機地每六個人為一組,不分男女老少、高矮胖瘦,我們也借此次機會認識來自不同領域的同學,有退休醫師、茶農、大學生、管家、公司主管和民宿老闆,生活背景差異極大的我們,對於茶葉滋味的認定,一開始就是南轅北轍,好處是每個人都有自己意外的發現,經過解釋之後而能得到另外五個人的認同,但壞處則是我們討論太久,每每都是最後一組離開教室。
每一堂課會有六種茶款可以評鑑,然後根據評分表來判斷每隻乾茶的形狀、色澤和氣味,用沸水沖泡六分鐘之後,再討論茶湯的色香味。當然考量到每位同學喝茶功力的高低差異,會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地考驗我們味蕾與嗅覺的極限。
起先喝不同的發酵程度的茶,下週則為不同國家,接是不同顏色,然後不同製程,最後開始喝同一個樹種,不同的產地或製程,甚至是不同季節,課後還有連連看的茶湯配對遊戲!但令人吃驚的是,仍有組別可以分辦的出來這杯茶湯和哪一杯是相同的,更近一步地猜對是哪一隻茶款,當然我們也有偶爾完全猜中幾次啦。而在這10週的課程訓練之下,我們不單單對茶葉與茶湯的領域有重新的認識,同學之間也培養出革命的情感,課後還不時邀約去茶館交流品茶心得。
我想,中國人喝茶五千年,可不會在這一個世紀被拿鐵浪潮給淹没!以後民宿客人不只會喝到手工咖啡,還會有老闆沏的白毫烏龍或自家焙火的蜜香紅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