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p!
首頁 > 幸福學堂 > 電子e報

走過經商失敗的人生低谷 適時充電享受樂活人生

發布日期:2024-03-25
/專訪臺大進修推廣學院管碩學分班第35期學員 黃文傑

黃文傑,來自香港,目前正處於人生的一段長假中。二十一歲獨自到臺灣念大學,畢業後也選擇留在臺灣創業,正當事業衝向高點之際,卻遭遇意外狀況導致負債累累,後來回到香港重新出發,不僅償還完債務,更順利累積資產。隨後有感於在香港忙碌緊湊的生活彷彿被掏空般,決定放自己一段長假,再度回臺重拾學生生活。

【大家庭中的獨子 備受呵護卻個性獨立自主】
看起來就像是個大男孩的黃文傑在一個家中有七個姊姊的大家庭中長大,成長時期正值香港經濟起飛之際,父母忙於工作每日在外奔波,鮮少有多餘時間關注小孩的成長,所以照顧黃文傑的責任多半落在幾位姊姊的身上,而姊姊們對這個年紀最小的弟弟一直以來也是疼愛有加,幾乎到了有求必應的狀態,但這卻未養成他依賴或驕縱的性格,反而特別獨立。

在香港唸完高中後,黃文傑進入一間船務公司擔任內勤職員,在這段期間,他慢慢發現自己並不喜歡朝九晚五的單調工作,內心蠢蠢欲動的冒險念頭,渴望著想要出國看看這個廣大世界,卻礙於現實的經濟考量,他仍在該公司工作近三年,打算存到一筆冒險資金後,有機會跨出香港展開屬於自己的世界探索之旅。

考慮到自己有限的存款,能出國探訪的國家選項有限,幾經衡量之後,他想到了臺灣。當年香港仍屬英國的殖民地,到臺灣旅行的風氣仍未普遍,加上網路資訊也尚未發達,因此在開始蒐集與臺灣相關的資料後,才發現能蒐集到的旅遊資訊有限,在蒐尋資料的過程中,反而瀏覽到港生赴臺就讀大學的資訊,仔細研讀後覺得有興趣,心想如果只是一般的旅行,可能沒多久就會花光所有旅費,但如果選擇到臺灣唸書,就可以用更長的時間留在臺灣,加上他查詢到臺灣的輔仁大學有他喜歡的服裝織品科系,而自己也符合申請資格,於是,他遂改變當初想要冒險探索世界的計畫,決定到臺灣就讀大學。在一個人獨自完成申請學校與申辦出國護照、簽證後,這才向家人宣告--我要去臺灣唸書了。

【享受在臺灣的學生歲月 畢業後順勢在臺灣創業成功】
回想在輔大唸書的日子,黃文傑認為那是一段開心的學生生活,一方面唸的是自己非常有興趣的科系,另一方面與同學的相處融洽,經常一起討論課業,一起為設計與製作衣服而熬夜,共同培養出緊密的情感。在唸書期間,黃文傑也參與了幾次校內與校外的服裝設計比賽,都獲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大三、大四時,黃文傑開始展露經商的天份,與同學合夥在校園周邊開了間服飾店,店內的衣服大部份是他回香港探親時,順便挑選採購而來,有時候也會擺放同學與學弟妹們的服裝作品一同販售。「可能是因為天生的美感吧,加上又喜歡流行服飾,同時一直持續關注相關資訊,所以當時挑選的衣服都賣得還不錯。」黃文傑坦言那時候因為開服飾店,確實賺了一小筆錢。

因為有了開設服飾店成功的經驗,畢業後,黃文傑沒有馬上回到香港,而是繼續留在臺灣創業。原本開設在學校旁邊的服裝店,因為考量畢業後生活圈會離開輔大週邊,可能會無法兼顧,便決定把服飾店結束頂讓出去。然而當時的黃文傑仍尚未確定下一步創業的路將何去何從……。

考量到手邊資金只夠做小本生意,所以黃文傑打算從夜市擺攤開始。他陸續去了幾個夜市進行市場考察,發現臺灣的流行女鞋市場,一則是在百貨公司專櫃裡以一雙兩三千元以上的價位販售,一則是在夜市裡以一雙兩三百元的售價銷售相對質感稍差的低價鞋,沒有比較折衷的選擇。觀察到這一點後,他決定切入中價位的女鞋市場,作為他在臺灣創業的開始。

打定主意後,他便從五分埔批貨開始在夜市擺攤販售。因為對流行的敏銳度夠,挑選的女鞋款式符合時下潮流,看起來有百貨公司女鞋的品質,但價位又比專櫃便宜,市場定位成功,讓他的女鞋生意越來越好。在夜市擺攤了兩年左右,有了穩定的客源,黃文傑找了一位大學同學合資開設公司並取得營業登記,自創鞋子品牌「APPLE」,鞋子的來源也從原本的五分埔批發,轉而直接到香港和大陸找廠商開發自行設計的鞋款。價格平實、款式眾多且質感佳,黃文傑的女鞋成了許多上班族與學生喜愛的品牌,而隨著口碑效應,生意越來越好,從夜市攤位一路發展到擁有自己的門市,再進入百貨公司設櫃,後來更登上Yahoo購物中心的電商平臺銷售,當時一個月的營業額幾乎都破百萬。

【天外飛來的訴訟案 幾年的心血化為烏有】
正當女鞋生意發展的順風順水,業績也不斷往上突破之際,某天卻突然接到律師信函,公司成了商標侵權案的被告者。「那時候真的是年輕不懂,只知道要申請公司營利事業證,卻不知道也須要將品牌拿去進行商標註冊,所以當品牌開始受到關注後,便很容易成為別人攻擊的目標。」黃文傑提到當年被告的事件,並沒有太多的責備情緒,反而歸咎於自己應注意而未注意之處。雖然自己的品牌創立比提告的那間公司要早,但就是少了商標註冊的舉動,在法律上完全站不住腳。後來,因為官司的緣故,原本經營的商品一夕間都無法販售了,必須立刻從百貨公司、電商平臺下架,原有的百萬業績頓時成為零進帳。

屋漏偏逢連夜雨,除了因商標侵權導致公司幾乎停擺外,沒多久又遇到了當年力霸集團旗下的衣蝶百貨公司倒帳事件,半年的未收帳款也隨著力霸集團的垮臺而化為烏有,這成為壓垮黃文傑的最後一根稻草。原本這筆未收帳款可以用來支付積欠廠商的貨款,卻因為該事件的發生,連最後的機會也沒有了。黃文傑忍痛結束公司,進行清貨、結算,對公司財務狀況一向不太緊迫盯場的他才赫然發現,自己不僅一無所有,甚至還背了將近千萬元的負債。

但日子總要繼續下去,黃文傑並沒有因此而逃避。他先去拜訪了供應商與鞋廠,向他們說明狀況,請對方給自己一段時間,他一定會想辦法還錢。幸好,以往與這些廠商往來時累積了不錯的信用,大部份的廠商都願意給他時間。

【回到香港從零開始 捨零售業改以批發為主】
早在臺灣的女鞋販售生意好的時候,黃文傑也同時在香港成立一間公司,並將據點設在香港服飾產品批發重鎮——荔枝角。當時因為事業重心都在臺灣,所以並沒有花心思在荔枝角的公司,只是維持著有間店面,偶爾協助處理大陸鞋廠出貨轉運到臺灣的過程。

那時完全沒想到,荔枝角會成為他東山再起的地點。「那時候雖然沒錢了,但想到起碼還有荔枝角這個地方可以去,有個根據點在那裡,心情也比較安定。」黃文傑回想起當時的心情。

回到香港時,正值香港旅遊業旺盛時期,不少自由行的海外旅客到香港購物,那時也是全球「快時尚」文化快速崛起的時期,H&M、ZARA、GAP等著名「快時尚」品牌紛紛大舉進入香港開設旗艦店。對市場觀察向來有一定敏銳度黃文傑的也觀察到此一現象,認為「快時尚」是值得投入的市場,只是這一次他不打算做零售商,而是以批發商的角度出發。

於是,黃文傑親自去中國拜訪製鞋廠商,自行設計鞋子再請廠商製作,然後跟著香港貿易局到中國巡迴參展,尋找可能的買家廠商。這套產銷模式很順利地開始運作,這多歸功於中國大陸當時正值經濟起飛,民間消費力驚人,所以每次到各城市參展時,都能找到有意願的買家。

漸漸地,批發的生意越來越有起色,黃文傑也陸續還清當時積欠的款項,並且開始累積正資產。生意穩定發展了幾年,又因網購逐漸發展而導致實體通路業者普遍性的業績下滑,全球的「快時尚」產業也有往下走的趨勢,再加上荔枝角的店面租約到期,卻仍一直尚未找到理想的好地點,不戀棧的黃文傑決定把公司結束,放自己一段長假。「回到香港的這十年期間,每天都很認真的工作,也不停地勤跑中國的各大城市,現在比較空閒了,停下來一看,突然有種被掏空的匱乏感。」。

為了要填補這種匱乏感,他想要換個地方生活,順便自我充電,這時候他又想起臺灣,想起當年在臺北唸書的生活,適逢注意到臺大進修推廣學院開辦的課程,於是在離開十多年後,他再度回到臺北。

【臺北就像朵緩慢綻放的花朵 越來越迷人美麗】
相隔十多年,臺北的市容依舊讓黃文傑感到親切與熟悉,但似乎也有一些不一樣。再度回到臺北的黃文傑提到,除了增加很多像臺北一〇一的超高大樓外,雖然他無法很具體地說出臺北到底有哪些改變,但無論在軟體或硬體方面,他仍可以感受到臺北是個一直在進步的城市。相較某些城市大刀闊斧地改變市容卻喪失傳統文化的底蘊,黃文傑反而更喜歡臺北這種不算快但也不慢的進步成長步調,在新與舊之間依舊能感受到原本城市所散發出來的文化魅力。

除了臺北的新風貌讓他驚艷之外,在臺大上課的這段期間,也讓他感到驚喜,教授們上課時很會用講故事的手法來敘述,而且很多時候都會用個案來探討,讓大家從不同的面向來學習分析事物。這些對他來說,都是跳脫以往窠臼的學習方式,而且在臺大進修推廣學院管理碩士學分班修課的同學多半年紀較輕,大家一同討論功課時,經常可以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非常精彩。

這一兩年開始迷上馬拉松、自行車、鐵人三項運動的黃文傑在課餘之外,也透過運動旅行的方式重新認識臺灣,因為參加賽事而陸續造訪了澎湖、日月潭、花蓮等地,儘管今年二月在準備騎單車挑戰一日雙塔的長途練習中遭遇嚴重車禍,被醫生嚴禁而必須暫停運動數月,但依舊不能阻止他喜愛運動的熱情。

提到未來,黃文傑表示目前並沒有太具體的計畫,首先就是先將學分班的課業唸好,接著他也計劃著繼續攻讀臺大進修推廣學院開辦的PMBA學位課程。至於事業方面,或許會從他目前熱愛的運動旅行著手吧,現在全球都瀰漫著一股運動風潮,加上他在臺灣發現許多美麗的地方,黃文傑期許未來有機會可以透過結合運動和旅遊的方式,讓海外更多人看見臺灣之美!

採訪於二○二〇年四月 文/莊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