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p!
首頁 > 幸福學堂 > 電子e報

不求戰、不畏戰,從醫療人到法律人的自我期許

發布日期:2019-02-27
/專訪「法律學分班」第24期學員 謝明達

還記得您的大學生活嗎?是忙著打工賺取學費、籌辦社團活動、與朋友交際聯誼、還是努力看書考研究所?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在學生時期對大學生活有過憧憬、嚮往。想要在大學交男女朋友、參加各種活動來豐富自己的生活。然而,每年也有一批學子,像大家一樣在十八歲的年紀進入大學、懷抱著夢想,唯一不同的是幾年後他們卻比一般同齡朋友們早一步看盡生離死別與人生百態,在那幢白色的巨塔裡……


【開始的選擇-家庭醫學科】
大學時期的謝明達跟許多男大生一樣,有衝勁、敢冒險、外向愛玩。曾經和兩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從四川成都跑到雲南昆明自助旅行,蓋著大帆布躲在砂石車上跑到應該封村的山中拜訪過藏傳佛教的寺廟、領略過香格里拉、小九寨溝的仙境之美…。他成長在台中的一個小家庭,兒時對小小的研究發明很有興趣,所以夢想是當科學家發明創造,讓世界更加美好。儘管國小六年都分編在旁人眼中所謂的「放牛班」裡,但對未來的目標並未因此有所改變。雖然沒有考上要求嚴格的私立國中,但在高年級導師的鼓勵下,順利考進了國中資優班,並在高中畢業後進入國立大學醫學院就讀。
「放榜時,爸媽當然很高興!當時我並沒有特別想要讀的科系,其實我跟大多數的高中生一樣,大學聯考只是依分數高低來填志願,很慶幸自己能進醫學系就讀。醫學系畢業還要再選填一次志願,就是選科別當住院醫師,現在回想起來,我認為我並沒有後悔選擇這一條路。」謝明達選擇的是「家庭醫學科」,家醫科的目的是要培養家庭醫生,所以學習過程涉獵十分廣泛,在國外,許多病人就醫都得先看家醫科,因為幾乎有百分之八十的疾病可以在這裡獲得改善,再經過家醫科醫生診斷治療後,真正需要專科治療的病患再轉診到專門科別,如此也可提供給病患最佳的醫療服務。但謝明達卻感嘆的說:「這個科別在臺灣不似國外普遍,民眾對家醫科不熟悉、加上制度與宣導不周全,反而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實在可惜。」儘管如此,秉持醫師救人的天職,縱使現實不完全盡如人意,他仍一路從住院醫師晉升到主治醫師。


【以生命關懷為出發點,面對人生百態的衝擊】
有的時候,醫院就像是一個播放人生縮時電影的場所,來來去去的病患留給醫護人員的可能是一句溫暖的道謝,也可能
是一陣唏噓的感嘆。
「曾目睹某些子女一知道父母生病時,就急著拉他們簽同意書或保險單。也有患病的老榮民平日從未見到家屬探望,直至兒子接獲父親病危通知方才趕來,只為讓病患簽名完成資產過戶,舉凡這類讓人感覺心酸的事件屢見不鮮」。謝明達感嘆地提到,「我們在生活中總是說『對重要親人的愛,不要吝嗇說出口』,但卻往往流於口語而疏於實現」。或許,許多在世之人的糾結,就在那來不及對逝者說出的心情。曾經有一對關係不睦的父子,當父親進入彌留狀態時,在床榻邊,遠道而來的兒子沉默不語,謝明達替兒子說了一些話,告訴老父親兒子對他的愛與關懷。或許「道謝、道愛、道歉道別」這類的言語,會被認為是制式化的臨終陪伴話語,但卻讓這個兒子感激涕零,也讓臨終的病患安心地離開。他也碰過當家屬面對重症患者時,發生在延續生命與否上產生了意見紛歧的情況。有人希望媽媽不再痛苦想要放棄急救、有人則希望延續母親的生命等待奇蹟,一家人有不同看法,甚至惡言相向,一再考驗整個醫療、社工團隊如何從中協調、協助,甚至最後透過家庭會議的召開,才得以取得共識。
醫師的職涯讓謝明達提早接觸生老病死,看過人性的軟弱以及人們面對生命威脅下的無助,這使他擁有比較豁達的人生觀;加上住院醫師訓練時,遭逢爺爺逝世,這一切令謝明達的感受更加深刻。因此閒暇之時,他也喜歡讀讀佛經,沈澱心靈。他說:「其實不管哪一種情況,只要隨時反思自己,並多運用同理心,就能對病患作出最妥善的醫療照護。」


【不求戰、不畏戰,從醫療人到法律人的自我期許】
見過身邊學長、同事被醫療糾紛所累,當現在的工作穩定了以後,年紀尚輕的謝明達選擇報考臺大進修推廣部法律學分班做為自我進修的管道。「現在社會常常看到很多的醫療糾紛,雖然不一定如同媒體報導的內容,但是學會了法律知識至少能知道如何保護自己。面對現在經常發生的醫療暴力行為,我想未來我可以用一種不求戰,但也無須畏戰的心態來面對。」
本身喜歡邏輯思考,雖然想過選擇離工作地點近的在職學分班或是法律研究所就讀,但礙於許多學校在職專班經常發生招生不足而無法開課的情況,又思及若非法律系本科專業冒然應考法研所,可能無法做有系統且完整的學習。所以即使每個星期必須遠從高雄到台北上課,謝明達依舊甘之如飴。此外,臺大法律學分班講授民法的陳聰富教授,在課堂上經常以醫療糾紛的議題作為案例給學員討論,讓他更能夠對臺大的課程產生共鳴。
有人說「權利與金錢就像是魔戒一樣」,在白色巨塔裡,也曾目睹過一些權力與利益的爭鬥,覺得自己心態像是老年人的謝明達說:「家醫科值班的時間比較少,收入相對較低,但是卻多出了自己的時間。雖然不知道以後想法會不會變,但是現在我覺得錢夠用就好了。會希望有多一點自己的時間來做多一點事情。我覺得醫師應該是聰明的一群人,用一點力量應該就可以改變些什麼…」,雖然謝明達尚不知道自己未來會有什麼改變,但他希望有一天可以擁有自己的診所,也期許在完成法律學分班的課程後,有機會也能去報考律師證照。一如他所說的,保持不求戰、但也不畏戰的心態,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同時擁有醫療及法律專業的他,不僅能保護自己,也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文/臺大進修推廣部 廖唯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