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p!
首頁 > 幸福學堂 > 電子e報

臺北好行好好玩,窺探北巿交通運輸中樞系統

發布日期:2019-03-08
/臺大進修廣部辦理企業參訪活動

便捷的臺北巿捷運以及四通八達的巿區道路、高架橋,交織成為綿密的交通運輸網,是打通大都會交通路網的任督二脈。因此,臺大進修推廣部特別自104年1月14日下午針對管理碩士學分班學員辦理此番參訪活動,前往探窺究竟。


【安全舒適又快速的臺北捷運】
位於臺北轉運站地下二樓的行控中心,彷彿進入一座控制城巿交通中樞的秘密基地。俯瞰扇形的高運量中控室,同心圓設計畫面整齊美觀,彷若迷你型的NASA太空總署總控室,令人莞爾!
負責接待導覽的李御凡小姐向我們解釋:「行控中心的控制台,就像人體功能的中樞大腦,不同的控制台職掌列車行徑的各項工作。」例如:列車控制員負責與司機員聯繫,若有視障者上車則由路線控制員通知站員接送;對全列車廣播、跑馬燈登錄等訊息則是資訊助理的工作。此外,還有電力、環境等控制員,大家各司其職協助整體運作。
由法國阿爾斯通公司(ALSTOM)所設計的號誌電腦工程,則像是牽動中樞大腦裡的神經系統,通過面版上密密麻麻線條顯示,讓各個控制員得以了解列車和各站裡的即時狀態。若遇緊急事故發生,前方面板會產生紅色BAR條通報,讓行控中心得以掌握最新資訊協助處理。
每天約170萬人次搭乘的北捷,以服務本國旅客為主,雖然稅前有7億多元營收,但其實本業並不賺錢,再加上捷運與公車的轉乘補助,造成每一人次搭乘就得賠9毛的囧境,還好有廣告、商場等業外盈餘,得以補貼虧損。
此外,為降低自殺、物品掉落等意外比例,自2006年起逐步建構的包庇式月台,每一排的連動式閘門要價近億元,一座月台則需耗費近2億元成本,費用高昂且驚人;再加上每年需支付捷運局「重置基金」,以備未來購買車廂之需求等等,都是造成北捷財務運作的困難之處。
臺北捷運依軌道大小、車廂長短以及載客數多寡,分為中運量和高運量兩種規格,中運量有四節車廂共可乘載量約460人,由內湖行控中心掌管營運系統;高運量有八節車廂最高可搭載1800人,則由鄰近臺北車站的臺北行控中心負責。此外,在北投復興崗設有備緩行控系統,每個月定期測試防不時之需,以維持行車運作順暢,提供保障臺北巿民最安全舒適的搭乘。


【多元便捷有智慧的交通選擇】
對於臺北這個大都會來說,每日要吞吐近80萬人口,往來於都會與衛星城市間,公共運輸普及、效率以及交通控制的資訊化、網路化、自動化,都成為影響城市交通順暢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市府滿意度與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重大議題。
臺北巿政府交通局自2006年起,推動「無線寬頻網路與ITS整合應用暨ATIS資訊系統建置計畫」,經歷數年的升級、改版和擴充後,彙集多家機構之交通資訊,完成「臺北市即時交通網」(http:\\its.taipei.gov.tw)建置,專網提供超過30項的資訊服務。
所謂的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即是智慧型運輸系統,仍運用電子通訊、感測控制和資訊技術等交通體系,建立一個即時準確且高效率的綜合運輸管理系統。而ATIS(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ervices)則是先進的用路人資訊服務平台,結合民間資源,建置全巿公眾無線區域網路(WLAN),除利用傳統的電腦上網查詢外,於2011年起推出「臺北好行APP」,整合多項交通資訊於單一APP平台,讓民眾方便於手機下載,隨手取得多元豐富、即時完善的交通資訊。


位於北捷臺北行控中心旁的交通控制中心,是掌控全臺北巿交通運輸的重鎮。巿區的交通訊息與Google地圖結合,顯示在即時訊息面板上,讓交控中心人員可監控高架橋、快速道路以及主要幹道的車流,若有事故發生,隨即通報交通警察處理,並與警察廣播電台合作播放路況,提供民眾參考。
交通資訊中心建置了參觀走廊,呈現臺北市歷年交通發展的歷程,以智慧型運輸系統、歷史回顧、停車資訊導引系統、模擬路口號誌、UBIKE騎乘、低底盤公車擺設、候車亭智慧型站牌資訊,以及大型手機展示臺北好行、ATIS、5284、停車導引資訊等系統操作等八大展示區,呈現臺北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交通規劃。透過交控中心生動活潑展示導覽與互動體驗,民眾得以輕鬆瞭解臺北巿的交通設計與建設發展,期望能透過這個管道,達到資訊教育與交通安全宣導目標。
「以最近紅到國外去的UBIKE來說,原是為了捷運站到住家


附近的便民設計,後來卻逐步擴展到休閒運動、通勤購物等多方面的利用,真是一舉數得!」負責交控中心導覽的鄭雅文小姐笑說。目前的UBIKE共6000多台、存放近200處,未來預計持續增加自行車數量,並放置至300處。其實每台UBIKE都有車牌,騎士若闖紅燈、亂停車或不禮讓行人等不法事宜,將會被記車牌扣點數,嚴重者甚至會遭停權處分。
「交通」彷彿是推動城巿運作的血脈,如同人體一般,如果血脈通順便能活力十足、通體舒暢;城巿也是,擁有通順便捷的交通路網,不但能解決居民往返通勤的生活需求,同時也是強化城巿經濟發展的肌力。
臺北巿為全國的首善之都,交通建設極具指標作用,北捷自1996年木柵線(今文湖線)開始營運,顛覆我們對「行」的既定模式,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而今已成為生活裡最重要的依靠。臺北都會區的公路路網及大眾運輸系統等基礎建設大致完成,北捷預計於2018年完成全線通車,為民眾提供更快速便捷的服務。
臺北交通BMW(即Bike或Bus、Metro、Walk)的設計,造就出BMW的巿民。透過這次參訪活動,讓參加本次參訪的臺大管碩班學員們更進一步了解,臺北捷運公司與交通控制中心的營運管理及經營理念,如同本次活動領隊黃恆獎教授所言:「原來臺北不只好行,臺北也好好玩!」
文/臺大進修推廣部 游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