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p!
首頁 > 幸福學堂 > 電子e報

用「改變」來應變這瞬息萬變的世界──詹茂焜老師專訪

發布日期:2019-08-05

當我們總是以同一個角度來看事情,永遠無法看到事情的全貌。
《四庫全書總目》一書曾經指出:「《易》之為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短短的兩句話,說明易經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之大。
有一位企業總經理學員的太太寫了一封信給詹茂焜老師,信上詢問著:「到底老師您在上課都講些什麼東西?我先生他回來,整個人都改變了。我能不能去旁聽你的課?」另外一個公司的員工說:「我們總經理以前是每天在生氣,我們跟總經理打賭,如果你一天不生氣,我們給你五千塊;一個禮拜不生氣,我們給你一萬塊。」結果發現總經理竟然就這樣子一直持續沒有發脾氣,職員們也開始好奇了,為什麼總經理去上個課之後,脾氣就變得這麼好了?到底學習《易經》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筆者特別專訪目前在臺大推廣部開辦易經系列課程的詹茂焜教授!



詹茂焜教授當年從大學企管系畢業後隨即考取公務人員資格,在公務機構服務兩年後,考取了會計師執照,從事會計師工作兩三年後,便前往中部某大專校院任教至今。以一個商管背景出身的學者,是什麼樣的機緣,讓他致力於易經的研究呢?詹教授說:「一方面是興趣;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我修讀企管專業以及在會計師事務所任職的過程中,我發現在商管的領域上,多數人似乎比較偏向西化的思維模式,很多時候對很多事不一定有全盤性的考量,此外,我也發現企管裡面的一些侷限性,於是我嘗試的去接觸中國過往的哲學思考,首先從儒家開始,嘗試從中國的經典內涵去補充西方管理學的智慧,這二、三十年間,逐步將我的商學背景與中國的易經哲學結合,去思酌管理精髓。」
當我們能夠以不同角度去看一件事情的時候,就能進一步發現事情的本質。
《易》既位處中國群經之首,其難度不言而喻,讓人不免好奇詹老師在研讀的過程中是否有遭遇過挫折,他又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老師笑笑的說:「很多事情是需要換個角度想的,古時候騎馬,現在則是開車;所以我在研讀的時候,會轉換思維;試著去想如果那時候的觀點是在今天這個高科技社會,應該會是什麼樣子?當換個角度去思考,就能發現許多事情的另外一面,就像易經,儒家用『曰仁義,禮智信』來詮釋它,這是「陽」的一面;而道家則用「陰」的另外一面來解釋。為什麼我們常常無法發現問題的本質,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用對角度去看這個問題,所以這其實是一種思考的方法。」
名利只是我們活著的一種現象,人生是要創造價值,不是追求現象!九五一定會是至尊嗎,總經理新官上任第一天,您覺得他會是至尊或者是該「潛龍勿用」呢?
每股盈餘EPS是企業最關切的一個問題,然而這個問題,對學易經的人而言,只是一個現象,不值得花太多的時間去研究,如果這個企業的內在價值或是本質是很好的,誰又會去在乎那EPS會多一塊錢還是少一塊錢呢?所以主軸應該放在如何去創造企業或是一個人生的價值,當人生是有價值的時候,現象自然也就解決了。人生因果並不如卦象爻辭的平面、直線圖形,所以當我們對一個人好時,或許未能得到相同的回報,我們需要迂迴的去尋找人生的答案。詹老師為這種迂迴立體的思考方式命名為「螺旋型的運動思考」,在過程中,主客觀環境的改變,考驗著我們應變的能力,如何去適應這些變化,是每個人必然面對的一大課題。也就是易經所謂的「唯變所適」。



《易》為一部中國的智慧之書,但是為何讓它從古至今多為占卜所用,老師解釋說:「古代的皇帝最怕的就是人民造反,而造反必須要有很好的頭腦,倘若「易經」這本書可以用來訓練人們的智慧,請問為政者是否還會讓這本書流入民間?因此古代官方解釋易經的人,故意將它解釋成占卜的書。」時至今日,《易》自然也隨著時代的演變,逐漸挖掘出其中更多的知識與哲理。然而,究竟易經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詹老師以其商管專業的背景,因用易經於管理的知識上,他告訴學生如果五句話的內容如果能用一句話就表示,那麼最好能夠簡單到一個能被員工接受的指令就好,如此才能以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大的目的,同時增加自己的EQ。詹教授認為「易經」不但能夠改變一個人看事情的方法,也能改變一個人做事的態度。



【老麵糰發酵,整合你的智慧!!「易經,生活智慧」】
易經是一種智慧的啟發,詹老師以老麵團的發酵做比喻,當給你一個思考的元素,要將它融入自身的思考,進而創造一個全新的事物出來。這思考的元素或許是你的事業、你的家庭、你的交際……在面對這種種課題,該如何應變的智慧,老師將之命名為「易經‧生活智慧」,這也是臺大推廣部開辦本課程的初衷。然而,易經內容之精深,學問之博大,很難以一個研習班程共八次課程便一以蔽之;於是,在與詹教教授仔細商議後,詹教授同意以傳入經,十翼入門,做成易經‧生活智慧的系列課程,以「繫辭傳」上、下、「易經」上、下,為學員做整體易經課程的解說。雖然這是一個系列課程,但是詹教授特別指出,這一項共計四門的系列研習課程並沒有嚴格的學習先後,意即即使沒上過其他課程的學員也不會有銜接上的困擾,詹教授強調該系列課程論及的易經六十四卦事實上就是反應人生的六十四種個別的情境,在他的授課過程中,會在重點知識上給予重複說明,讓學員可以充分理解易經的內涵。
自古易經人們多以「變易」、「簡易」、「不易」作一解釋,詹老師添一「交易」,即人與人、人與事、人與物的交易中,如何能夠運用智慧應變這瞬息萬變的世界,尚處於徬徨路口的您,不妨前來一聽詹老師的精闢見解!
〈摘錄修讀第一期「易經:生活智慧」研習課程學員的心得分享〉
昨晚「易經:生活智慧」第一期的結業好似訴說著「乾知大始」,對沛琳來講,猶如剛要起頭萌芽而已。
因緣際會在臺大推廣部看到招生中的「易經:生活智慧」,讓我從無到零進而想要去探索易經。
易經對一位將貨物運輸至世界各地的經營者來講,所理解到的是觀其會通,明人事,察將來。但要進階至「坤作成物」,那不能等同距離或時間來衡量或計算,預知續曉,下回分解。
~江沛琳



前人總是說易經有很多的智慧,我嘗試看易經的漫畫或白話的版本,但覺這些內容只有停留在古文翻成白話文的階段,對於世事的看法並沒有任何的助益。
當臺大推廣部要開「易經:生活智慧」這門課程時,引起了我的興趣,原本預期的上課老師應該是臺大哲學系教授,結果授課老師竟然是商管背景出身的詹茂焜,心中的困惑油然而生,詹茂焜是誰?我對他的認識僅限於,他是某中部大學會計系教授,出版過孫子商道與會計學等書籍,其餘不詳,我決定和他賭一把,事實證明,賭一把的人其實還真不少。
當上課開始,詹老師直接指出要懂易經要先懂孔子的繫辭傳,上課過程中,老師的教學方式很生活化,可以從繫辭傳的內容,旁徵博引金剛經、易經、中庸等中國經典文化,還有一些生活上的智慧,其觀點常常令人哈哈一笑,卻又不失教學的本質,老師教導易經的終極目標是讓大家達到明人事、察事理的境界,在短短八週的時間要達成這個目標實在不容易,但因為講解細膩,讓我每週都能從他身上學到易經的智慧。
老師之後還會繼續臺大進修推廣部開班授課,若非我之後人不在台北,不然真的很想再次一睹老師上課之風采,因為「易經」確實是很讓人受用一生的學問。謹以此詩與各位共勉之。
穿梭經典五千年,沉浸易經三十載,親臨臺大授十翼,渡化迷惑世間人。
~李進勝



易經本為占卜之書,自孔子把它轉入哲學的園地後,直到宋明,演變成儒家的易理,而成為儒家形而上的根據。當初在自修易經上,頗為吃力,得知臺大進修推廣部有相關課程,就喜不自勝的參加了。
詹教授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合了生活體驗、宗教情懷、哲學思想與科學精神,對易理的闡釋,由淺入深,非常適合初學者。而臺大進修推廣部在課程規劃與硬體措施上(如:停車優惠、教學設備)都可謂首屈一指。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詞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進利,鼓之舞之以盡神。」(繫詞上傳第十二章)。「易經:生活智慧」第1期能圓滿落幕,首要感謝詹教授與臺大進修推廣部。也盼望這是我學易的起點而非終點。
~黃培哲



我的本質學是企業管理,我喜歡接觸多方面的學問以增廣見聞來增強自己的能力。《易經》只知道它是四書五經中的其中一本經書,從未知它的內容到底是什麼?是算命嗎?咦!課程大綱中說明是講有關經國濟世之道,而不是怪力亂神之談。真是奇,怎這麼兩極端的反論,心想上上看吧,或許有另一面異想不到的收獲。
第一次上課看到詹教授,一位直言無諱滔滔不絕言論的奇人。其言論提振了我的各處神經脈絡,心臟需要很強壯才能繼續穩住在位子上。詹教授說我們要學的不只是常識,最重要的是智慧,有了它才能趨吉避凶,才會好命。學《易經》就是一個智慧成長的途徑,我很感謝有這個因緣來學習這門課,擴展了我的眼界。
女子不才,無法寫出能登大雅之堂之文筆,我的隨筆發想僅提供幾句話語以表達個人之見,並由衷感謝教授熱忱的教導,讓我獲得很多的見聞增長。在此祝福教授事業蒸蒸日上。
~彭偵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