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p!
首頁 > 幸福學堂 > 電子e報

媽媽與我的理財妙招

發布日期:2019-09-20
/臺大管理碩士(EMBA)學分班結業學員 劉桓毅

小時候的我和長大後的我,對於金錢觀、使用的方法和操作,有非常大的截然與不同。
在我很小很小的記憶裡面,我曾經因為上輔導課(小學2年級時),對班上的指導老師(年約22-25)有莫名的好感,所以戶外教學那一天,從家裡的書櫃上『偷』了$20塊錢,然後在樓下的麵包店買了三明治給老師吃,之後爸媽來接我的時候,老師還好心的把錢還給我….這時候慘事發生,因為那個年代(年紀)家裡是沒有零用錢的,我也不懂當時好像有所謂的一天給多少、或者是考試考幾分,給多少零用錢那種,但至少我那時候沒有機會花到一毛錢,自然就不會有『口袋錢』=Pocket Money。
所以回到家,就慘了阿,被…『罵』了一頓,說這錢怎麼來的,為什麼拿錢沒有跟拔拔說,怎麼可以…『自己拿』呢……現在想到還一鼻子的辛酸,但我覺得……錢,這種東西從那一刻開始,對我來說已經變的是很奢侈或者是很謹慎的東西了(工具也罷……,財富的累積也罷)
長大以後,媽媽長期旅居國外(移民),所以對於財富的部分,一直都是仰賴台灣這邊匯錢過去(紐西蘭),主要就是放定存。在紐澳當地,定存利率一直都很高,平均有6%-8%年息,更高有到12%~14%左右,當初家裡有點錢,在匯率上取得很優質的1:15匯率,匯款到紐西蘭,相較現在1:23光是匯差就賺了很多。
所以對媽媽來說,完全沒有理財經驗可言,她認為只要放定存,部分的資金放在活存可以當家用,定存有8%年息,固定每月把定存的利息轉到活存來當家用,就很OK了,就連台灣的勞保退休後有一筆資金,也是放在郵局擺定存,不打算拿來做任何投資。


當然,這對於一般的投資來說,是很不對的,錢要滾錢還能夠讓資金便倍數成長,對於這樣趨近非常保守的方式,只能說,用不到的錢,可以這樣做,稱不上投資。
至於我,我的投資理念和方向是夾在父母親當中:
※父親:賺錢但卻不理財,甚至連線圖以及報表也懶得看,完全相信理專
※母親:趨近最保守的方法,選擇最簡易的投資工具:定存
※我:積極投資,舉凡任何投資工具我都用過,股票(台股、美股)、基金(國內外)、債券(國內外,除了政府公債),炒匯(正常公司業務上的資金買賣和囤美金,還有個人投資:雙匯率貨幣(簡稱雙元貨幣)
如果針對「傳子不傳賢」的投資秘訣,我只能說,雙元貨幣是一個非常好操作的投資工具,雖然起始資金需要很龐大,才看的到獲利,但我第一次做,因為看準的當時紐幣對美金的匯率,而兩個月內賺到我的第一桶金。
這樣的投資理財概念,主要是因為我不希望錢擺在現今的定存裡,以現在利率僅不到1%的利息,是我無法接受的程度。對我來說,每週的殖利率(年息)至少要有15%-20%才能夠滿足我的需求,加上我也不常轉換投資工具,所以就必須更多留心,我個人的理財習慣是:
1.早上盤前看期貨開盤來預估台幣走勢以及台股開盤情況
2.白天看台股
3.中午看外匯(紐澳幣和美金)
4.還得分析美金和人民幣之間升值貶值的影響對於供應商(公司 業務)會有什麼影響
5.以及晚上睡前上CNBC和美股開盤情況,來預估隔天台股和台 指期的走勢
我個人的理財行為並非來自父母親的理財觀念,因為他們採保守的作法,較沒有理財的想法,我個人的目標就是要讓100萬在最短期間內變成120萬,因為只要可以滿足我的獲利預期(20%年息),如此我便可以專心在個人主業上。但是即便與父母的理財觀念迥然不同,我仍可與父母隨時分享我的理財觀,其也成為我與父母間最常見的聊天話題,得與父母共享天倫之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