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p!
首頁 > 幸福學堂 > 電子e報

從心出發的人生

發布日期:2021-02-04
/專訪臺大進修推廣學院學員 郭士瑜

郭士瑜,學電機出身,外表斯文、講話輕柔,具有古代儒士的氣質,自謙平凡,沒有叱吒風雲的人生故事。在人生邁向半百之際,跟隨了內心的呼喚,決定離開不曾間斷的三十年職涯,投入臺大進修推廣學院管理碩士學分班進修,與兩個就讀臺大的孩子一起並肩學習。他希望透過修讀正統商業管理知識,將過去的實務經驗搭配專業理論的研究,為將來倘有因緣重回職場或創業做準備。

【逆境成長 矢志脫困】
談起成長背景,自認頗為起伏。童年老家在基隆,原本覺得舒適自在的家境,不知何故好像一夕之間就整個變糟,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常常半夜搬家。年紀稍長後才漸漸得知,當時父親經營的貨運公司生意,遭人倒債受到牽連,貸款購買的貨車被收走,房子也被債權人收走抵債。因為常搬家,就讀的小學也跟著經常更換,從基隆到台北,讀了三所,如今沒有任何可聯絡的小學同學。
郭士瑜在家中六個孩子排行老么,因家道中落、經濟拮据,沒有多餘的錢讓孩子讀書,兄姊們都早早出來幫忙家裡賺錢,只有他讀到專科,學歷最高。這段親身經歷,讓他立志將來要努力工作賺錢,讓自己的孩子擺脫這種困境循環。皇天果真不負苦心人,如今兩個孩子都已就讀臺大。

【勤勞樸實 快樂工作】
「勤勞樸實」,是已故企業家王永慶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台塑最重要的經營理念,也是郭士瑜母校明志工專的校訓,對他成長過程與日後人生都有深遠影響。
從小對與電有關的東西感到好奇,喜歡拆解家裡電風扇、收音機一些電器裝置,常拆壞而組裝不回去。後來五專甄試放榜,因明志工專有補助學費,讀書幾乎不用錢,還有實習打工的賺錢機會,於是放棄第一志願台北工專,選擇了明志工專電機科。
在明志的五年間,郭士瑜儘量利用課餘實習打工賺錢,從一年級開始撿垃圾、資源分類、刷油漆、掃地等簡單工作,到後來跟著廠商點料、點貨等,透過勞動取得報酬,培養了勤勞樸實的價值觀,體會到「賺錢不容易,花錢時就會審慎;賺多少錢不重要,存多少錢比較重要」,「做事情快樂很重要,當做一件事情不是自己想做的,不容易快樂,不快樂事情就做不久」。
回顧郭士瑜的人生,幾乎被工作填滿,可從幾個工作階段的轉折點來看。

【台塑企業.十七年 平順期】
服完兵役後,郭士瑜很快的有個機會進了台北的台塑企業,當時起薪二萬五到二萬八,剛開始時做前端的工廠生產設備自動控制,負責配線設計及程式撰寫,但學校都沒有教到這部分,憑著自己慢慢進修與公司教育訓練而漸入佳境。歷經十二年後,被調派到總管理處人事部門,負責廠區人員、車輛與貨物進出廠管理管理,這個工作也讓他學習到跨部門協調及擬訂全企業管理制度的難得經驗,然而因大型企業部門分工較細,未來短期內不易再輪調不同職務。就在面臨工作領域侷限之際,正好外部有人向他招手,他評估在台塑十多年,平平順順當到一級主管,因為之前有上過「戴爾卡內基」的訓練課程,覺得該脫離舒適圈出去再學習歷練的時候到了,於是在身邊親友覺得惋惜及難以置信的情況下,離開了工作十七年的台塑企業。

【電子公司.六年 發揮期】
新公司是以前同事與友人合資創業所成立的電子公司,專營印刷電路板樣品製造。剛到任時並未要求薪資必須高於台塑,因為心想「公司才成立兩三年,對新工作的貢獻目前沒有原公司高,少領點是應該的,如果大家好好經營,未來應大有可為」。後來果然如其所料,公司賺了錢,分紅與配股接踵而來。
郭士瑜被賦予的任務必須身兼數職,除幫忙整合實體客戶與虛擬電子商務,負責印刷電路板樣品的行銷及企劃業務,還要兼管總務、人事及福利業務。新創公司人少事多,正好讓他有極大的發揮空間。
由於當時公司的訂單具有「少量多樣」的特性,每日面對來自全球各地數百件的詢價,對於業務人員報價的效率及品質極難掌握及控管。他運用多年撰寫程式的經驗,設計出一套符合報價流程管理的線上表單,從客戶傳送詢價郵件起,到報價、售訂、製造、出貨及售後服務,均可清楚掌握。另外,也發展出一套線上報價系統,由客戶自行輸入產品製作規格後,系統會自動計算及報價,公司透過網路就可以快速、大量取得客戶訂單,不用再像以前一樣四處拜訪客戶;此外,他還參考當時半導體業採用的製程查詢,設計了線上查詢功能,讓客戶可隨時透過網路平台瞭解他的商品目前製程進度到哪裡,萬一發現原始設計變更或其他環節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立刻透過平台通知修改或停止。此一流程改變,幫公司解決了客戶端最常見的棘手問題。
在業務、制度逐漸上軌道之後,郭士瑜注意到公司賺了錢卻沒有善待基層員工,幾次向經營高層反映未果,覺得彼此理念不合,正好又有個機會找上他,二手連鎖書店老闆急需一位總經理。「書原本就是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一個缺憾,以前很喜歡讀書卻沒有書可讀,如今有機會與書為伍,當然不想放過」,於是就向公司提出辭呈,離職原因是「想做自己以前沒有機會做的事」。這一趟待了六年。

【二手書店.四年 自在期】
在書店工作期間,每天與書及愛書的文青為伍,還與家扶基金會、瑪麗亞基金會等團體一起做公益、回饋社會,生活相當充實自在。
當初答應朋友到書店擔任總經理,一方面幫忙建立制度,另一方面也協助分享管理經驗給老闆準備接班的孩子。四年之後,老闆孩子三十歲了,而自己也到了人生五十歲的重要關卡,他也決定是時候該急流湧退,留給新一代揮灑的空間。
離開書店,他估算家中財務經濟狀況,至少為兩個孩子準備完成碩士學業所需費用;而夫妻倆沒有太多物慾,工作三十年加上勤勞樸實的結果,在不工作的情況下,退休養老生活應該尚可簡約渡過。

【休息.充電】
從去年六月結束工作開始,郭士瑜反而比以前有更多的事。早上五點半起床,在社區中庭跟阿公阿嬤一起練返老還童功;到社區活動中心學習書法、篆刻,修修心性,假日騎單車、游泳。他開始注意身心健康,認為「年紀大了要顧好身體,不要拖累孩子,他們還想出國讀書,不要讓他們有後顧之憂」。
談到來臺大進修充電,其實有個相當重要的關鍵因素。
「當初離開電子公司,如今反省起來,其實是沒有適當的方法或理論去說服老闆瞭解並接受自己認為適當的建議。由於只有五專畢業,當職位越來越高,知識能力沒有跟上時,會出現一些瓶頸,覺得自己需要額外的能力。所謂『切肉重要,磨刀亦重要』,到某個程度自己要有不一樣的思維,要尋求突破。」
概括而言,以前只知其然,如今要求知其所以然。所以現在學習財務管理、企業價值分析、投資報酬風險觀念、行銷管理、組織管理、策略管理等理論基礎與個案,目前最大的收穫就是瞭解投資應有的心態,以及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及理論基礎。

【從心出發的日子】
回顧五十年人生、三十年職涯,郭士瑜想清楚要做的事,就會堅持去做,包括三次離職、來臺大讀書進修等幾次重大的抉擇,都是如此。同樣地,他也教導孩子們,「要做什麼,想清楚就好」,算是留給孩子最大的資產。
如今,他跟隨自己的心,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開始調整心態,儘量不為生活而工作,面對未來人生與家庭生活改變,要慢慢照自己想法去做,平順就好。
他有個夢想,在臺大結業後,想開間複合式人文咖啡音樂書房之類的藝文空間,融入讀書、美食、咖啡、書法、篆刻、音樂等所有他喜歡的元素,把工作跟興趣結合在一起,讓愛好者能在此交朋友,而且希望能像戴勝益董事長的「益品書屋」、王國雄董事長的「成真咖啡」一樣,有機會回饋社會。
「希望在離開人世的那一天,這世界曾因我存在而變得好一點就好。」

採訪於二○一八年三月 文/蘇醒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