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p!
首頁 > 幸福學堂 > 電子e報

敬天與知天命的人生智慧

發布日期:2021-03-25
/專訪臺大進修推廣學院學員 陳錦河

陳錦河,經營一家建設公司,個性開朗健談,私下喜歡保持低調。在臺灣經濟尚未起飛但只要肯努力就有機會的年代,他從一個菜販之子,力爭上游,白手起家,建立起自己的信譽與事業。難能可貴的是,在事業達到頂峰之際,他開始將精力轉向學習,並發現多年來點點滴滴的工作經驗竟多被整合於課堂上,有種與老友重逢的興奮,於是在臺大進修推廣學院的管理碩士學分班結業後,旋即又修讀該學院的法律學分班,繼續尋求挖掘人生寶藏的喜悅。

【敬天】
陳錦河身體硬朗、精氣神充沛,很難讓人相信他已跨越耳順之年,他覺得這與他個人的生活習慣有關。他表示自己是位虔誠的佛教徒,讀經三十年,經文能倒背如流,沒有不良嗜好,所以身體健康,人沒有遭難,也不會因為賺了錢,胡作非為。今天能夠全身而退,倚賴自己多年修鍊。
談到敬天地鬼神,他認為每個人家中都有個無形的守護神,還有自己家族的祖先。誦經是迴向給祖先,要敬鬼神、慎終追遠。三、四十年來,每天早上第一支香敬大地諸佛諸天善神,第二支香敬當家守護神,第三支香敬當家歷代祖先,第四支香敬有緣無緣諸精靈,第五支香敬畜魚蟲鳥木、一切諸靈。「我們畢竟是人,不是神,仍需要祈福受庇佑,要謙卑。」

【從小幫忙賣菜 體驗經營之道】 
陳錦河是家中長男,出生在戰後經濟重整期的四十年代。小時候家中窮困,靠母親在路邊擺攤賣菜,茹苦含辛養活一家子。
母親天生有生意頭腦,慢慢積攢本錢,買了輛貨車,開始去南部批貨以增加營收,那時沒有高速公路,每天從新竹開到員林、屏東,須沿著縱貫公路南下好幾十公里。陳錦河記得寒暑假有時會跟著貨車一起出去幫忙,因路程久遠,除了坐在貨車後方,迎面吹風,覺得新鮮外,多半都躺在車上睡覺。等到凌晨兩點多回到新竹果菜批發市場,趕緊下菜整理,三點開始賣菜;有時菜貨太多賣不出去,還得踩著三輪車往其他零售市場沿街叫賣。通常忙到早上六點多至八點多結束,稍事休息整理後,又要整裝南下批菜。
由於母親在新竹市果菜市場賣菜賣出信譽,蔬菜批發生意規模越做越大,收購除了鄰近新埔、關西、頭份,最遠可達臺東、宜蘭及中南部,旗下運菜車隊擁有好幾個司機,有時車隊沒有去收購,有些中南部菜農甚至主動寄來新竹。母親扭轉逆境的際遇跟日本劇的阿信相似,陳錦河談起母親能夠成功的原因:「媽媽今年八十六歲,從小看他每日虔誠捻香拜三尊神,靠信仰的力量支撐到現在……這輩子看到太多生意人,大起大落不好的例子,通常人賺了錢,生活都變亂了,賭博、奢華、壞的樣樣來,最後散盡家產。」
陳錦河小時候幫忙賣菜其實很辛苦,為求三餐溫飽,生活不正常,沒有假日,累到沒有心力讀書。後來一心一意想脫離賣菜、到外地發展,果真皇天不負苦心人,考取臺北中華工專機械科,雖非個人喜歡的志願,但鄉里鄰居都稱讚。

【工科底子 先發汽車廠學修護】
五年的專科生活,整體表現不錯。畢業時家人討論他的未來,因家裡賣菜擁有不少貨車,提議不如去汽車廠工作。正好當時國產汽車為了培訓未來儲備幹部,首度招考大專生,陳錦河就依著家人建議順利考取,從基本修護開始學起。那個年代,汽車修護廠技師都是師徒傳承,學歷很低,廠長也不過初高中而已。由於機運不錯,他得到一位新竹同鄉的好師傅傾囊相授,加上賣菜刻苦耐勞的精神與機械工程背景,循序漸進學習,成了該廠前輪定位的專家。在國產兩年多當上組長,又依照培訓規劃被調派到中和廠當副廠長,待了三個月離開,覺得修車沒有前途。
離開汽車廠,是陳錦河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轉折。之前負責修車時,常有客戶請他幫忙介紹與裝配汽車音響、冷氣、椅套等內裝,賺了不少錢,於是決定去實現當時很重要的一個心願—賣車。他非常喜歡業務工作,先去HONDA應徵汽車銷售員未果,才知賣車需要具備商業學歷背景。找了一段時間沒有著落,在待業期間,他不斷思考自己的未來,可以經營什麼事業,甚至一度研究開發洗尿布的設備好幾個月,卻因國外已經出現免洗尿布而放棄,只好繼續尋找業務工作。

【從房仲、房地產到自創建設公司】
一個偶然的機會,陳錦河當上房屋銷售人員。
他當房仲有自己的一套,跟一般接待中心的人心態不同,除了會去研讀專業土地法、代書法規與房屋銷售有關的行銷技巧書籍外,還走出招待中心推廣招攬,掛招牌、發海報、市場調查,費心研究怎麼做才能賣得好,果然獲得幾個推案的銷售冠軍。後來逐漸發展成為預售屋專案人員,五十億內的專案都有辦法從頭到尾自己操作銷售。他甚至雇用一批論日計酬的跑單業務員幫忙在現場駐點銷售,有成交就另外發給銷售獎金。
在代銷之後,他又進一步涉獵土地開發。他依照以往開發與銷售的經驗,自己擬定開發計畫,自己銷售,省去代銷費用。此時,他已經擁有相當傲人的實績,證明在房屋銷售與土地開發的能力。

【落葉總思歸根 返鄉創業】
「在臺北工作,總覺得像流浪,除非自己做老闆。」即使工作賺了不少錢,陳錦河總覺得為人作嫁沒有歸屬感,他開始思索創業的可能性。
民國七十幾年左右,有個機會找上門。新竹東門城旁有家賣冰淇淋、飲料的餐廳正想頂讓出去,一個月房租約二十萬元,陳錦河專程下新竹評估,發現唯一的優點就是地點相當好,心想只要花幾百萬裝修,就是現成的事業,覺得可以試試看,於是創立了人生第一個事業「水仙餐廳」。
陳錦河為了畢其功於一役,特地在新竹地區做了市場調查,認為在此開餐廳想要成功,一定要大眾化,他以「親切、味美、價廉」做為經營策略,並引進臺北老爺酒店的西餐師傅與餐點模式,親自設計菜單,主要賣簡餐,有咖哩飯、快餐、水仙飯,附贈咖啡或水果茶,結果一炮而紅,變成當地美食的地標。業績穩定成長之後,他又擴建廚房,增加牛排等餐點,業務更是蒸蒸日上。創業成功時,他年僅三十幾歲。
隨著餐廳生意賺錢,陳太太也從臺北回到新竹幫忙,住家跟倉庫及辦公室混在一起,居住品質不佳,讓陳錦河興起買房子的念頭。七十七年左右,他籌錢購地自建,採用最好的建材、最優良的機電設施,建成「卓越新廈」(以兩兒子為名),留了幾間當住家與辦公室,其餘因價錢合宜推出後一天賣光。後來很多地主排隊找他合建蓋房子,在新竹蓋了不少大樓。
營建業常有糾紛,但陳錦河自豪地說「一輩子沒打過官司」,因為遇到事情,總是先和客戶討論、溝通,看對方有什麼需求或委屈,再設身處地來解決。他蓋的每一棟房子都留有三、四戶保留戶,是為了讓住戶檢驗房子品質時認知到建案老闆負責的態度。事業做到如今,靠的都是信譽。

【知天命】
年輕時努力奮鬥,是為了賺錢養家;現在孩子長大了,對事業著墨漸減,心力轉而投注公益。今年,陳錦河帶著兒子與友人進行了一趟西班牙朝聖之旅,從法國翻越庇里牛斯山,再橫越西班牙北方抵達聖地牙哥城,看盡世界最美徒步路線之餘,彷彿回首自己人生的來時路。「富潤屋,德潤身。」、「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陳錦河的人生智慧,已然懂得取捨。

採訪於二○一八年四月  文/蘇醒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