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p!
首頁 > 幸福學堂 > 學員故事

行者精進 忍者不悔

發布日期:2021-01-20
/專訪臺大進修推廣學院學員 賀乙舜

賀乙舜,三立新聞採訪中心主任,淡江大學俄文系、俄羅斯莫斯科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臺大進修推廣學院法律學分班三十期學員。曾任TVBS新聞部製作人、製作人,壹電視新聞部專案中心主任。新聞採訪經驗長達二十餘年,曾主跑司法線新聞,經歷「總統大選當選無效」(二〇〇四)、「扁案」(二〇〇八)、「蘇建和案」(一九九二-二〇一二)等重大司法案件,耳濡目染久了,對法律相關知識產生興趣,十年前萌生進修念頭,心想學成之後還可幫助別人,因懷孕、生產、照顧小孩暫緩;一年半前,下定決心來臺大上課,覺得學習永遠不嫌晚。

【行動派的處女座】
「我是記者節當天出生的,對照從事新聞工作多年的職涯發展來看,不知道是不是一種懲罰!」

在高雄出生、成長的賀乙舜,明顯帶有南臺灣人的特質,爽朗、直接、熱情,講話速度超快且思路敏捷。處女座的她,從小懂得自動自發,有自信做好分內的事,只是個性龜毛,講求細節,遇到小事情常猶豫不決,所幸受到射手座父親的影響,長大後變得非常有行動力。

「現在越來越多女性工作者,生產後不是離職,就是放棄更上一層樓,轉往內勤」,身為職業婦女與三個孩子的母親,生老大時都已經三十二、三歲了,她自豪兩個角色都能做好,不僅嚴謹面對超時高壓、講求時效的新聞採訪工作,三個目前就讀小學、幼稚園的小孩,從小都是自己親手帶大,更不用說還擔任主管,責任更重。自認不是家庭型的人,目前仍在衝刺事業,但在家庭教育上,她沿襲自律甚嚴的個性,以身作則,讓孩子們學習,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要對自己負責。

【俄羅斯留學 人生翻轉】
大學讀淡江大學俄文系,當年剛成立第一屆,資源極為缺乏,沒有正體教科書,只有大陸簡體字版,師資幾乎都是俄國人,不會說中文,上課時用奇怪的英文教俄文,痛苦地熬過第一年。到了大二,心思放在打工、打球、談戀愛上面,也沒認真準備轉學考。慶幸的是,平淡無奇的大三突然出現一個重大轉折,整個人生從此翻轉過來。

一九九五年,賀乙舜參加結盟校俄國莫斯科大學的交流計畫,整個大三都在莫斯科大學全俄語上課,雖然當時不知學俄文未來發展為何,但這一年收穫相當豐富,結交不少朋友。一九九六年,她在俄國遇上兩岸爆發臺海危機,對立情勢突然升高,莫斯科當地新聞、輿論一面倒向中國大陸,社會氛圍異常詭異,一度擔心回不了臺灣。交流結束後回到臺灣,她仔細思考畢業後的未來,懷念莫斯科大學交換期間的美好經驗,決定申請該校新聞研究所繼續深造。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九九七到一九九九的三年進修期間,當時莫斯科新聞研究所的教育體制與新聞內容,尚停留在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以前的時代,沒有太多更新,學起來有點不切實際;有時在容納三、四百人的大講堂上課,身邊都是俄國學生,全程只聽懂不到三成的內容,須下課跟同學借筆記影印,回頭惡補;哲學課更是艱澀難懂,只好拜託父親幫忙買中文版哲學類相關書籍,從臺灣寄到俄國,另找機會加強。

二度赴俄國讀書,最大的收穫是一種對環境生命的認知,即「懍於大自然環境,感到人類的渺小」。她表示,俄國環境惡劣,一年有將近八個月受到白雪覆蓋,社會治安非常不好,尤其莫斯科有白人至上主義的光頭黨,極端排外,歧視外來種族,對亞洲人極不友善,經常發生傷害、致死事件;自己因為身材較一般亞洲人高大,穿上大衣看起來像當地人,否則也擔心容易遭到光頭黨攻擊。

尤其她想起大三交換學生時期,車臣戰爭剛爆發不久,市區上空常有直昇機盤旋,有幾次上課當中突然有特種部隊闖進來,叫大家疏散,因那棟是國際學生大樓,國際學生若出事,最容易引起國際視聽。經歷過那段威脅情勢,看到一些生命剎時結束,深感人類的渺小脆弱。

【無冕王人生】
頂著留俄新聞碩士回國謀職,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賀乙舜加入TVBS新聞部,正式展開無冕王生涯,第一個新聞性工作,是協助製作蘇逸洪的《晚安臺灣》。T臺十年記者生涯當中,經歷第一線包括社會線、司法線採訪記者,當到組長,直到最後一年出來當製作人,嘗試做嶄新型態的深度報導。

二〇〇九年,壹傳媒旗下壹電視成立,大舉對外招兵買馬。賀乙舜讀過許多關於黎智英的書,對其敢花大錢在那個時代投資成立電視臺,感到崇拜與憧憬,於是離開工作十年的T臺,轉往壹電視追求理想。

「在黎智英底下工作的媒體人很專業、分工仔細、做新聞就事論事很有尊嚴,因為他要求記者(特別是記者)不能在外面喝人家水、拿人家一分錢,不能欠人情,否則守不住記者該有的分寸。」一般人都認為黎智英的壹電視是狗仔臺,很難想像他對記者專業本質如此要求,實在難能可貴。也許是水土不服,三年後黎智英因上架不順賣掉壹電視,當時懷孕八個多月的賀乙舜,領了資遣費,繼續前往下一站—三立電視臺。她不後悔走這一遭,認為「當初去壹電視,純粹受到黎智英的理想感召,經過親自走這一趟,得到相當大的刺激,眼界也開拓了」。

在三立做了六年新聞,去年三月開始,跳脫多年採訪工作,轉任資深製作人改做節目,離開第一線,整個壓力跟衝擊隨之減少。她提到前五年在新聞部採訪中心擔任中階主管時,學到許多事情,「遇到困難時,不能輕言放棄、不能沮喪,角色必須承上啟下,發生重大事件要立刻規劃調派,新聞戰場上時刻都在打仗,求的是把最新最快最完整的資訊,帶給閱聽大眾」。

如今幾個孩子都慢慢長大,人生最忙碌的時候已經撐過來了,她心中有些感慨:「今年農曆春節是第一年正常休假,從來沒有過,現在要好好陪伴他們,看著孩子們健康成長,我感到寬慰。」

【採訪工作具備的人格特質】
「從事新聞業,在有限能力範圍內,可以幫助很多人;從事採訪工作,最重要的是心態。」

賀乙舜認為,採訪記者至少需具備兩個重要條件,一是心理素質要強。在採訪工作過程中,不論接觸正面、負面,或千奇百怪的事,重要的是從中學習,發現人生百態,並且去報導正面內容,引起觀眾共鳴;第二是熱情,自己曾遇到重大事件,連續工作三十六個小時,跑新聞到沒力氣為止,寫稿,剪接,睡著了又醒,醒了繼續工作,真心想把第一手新聞傳播給大家,直到完成那一刻才回家。如果具備這樣的人格特質,面對高壓型的採訪工作,才不容易稍微受挫就被擊退。

「二〇一六年小年夜,美濃發生芮氏規模六點六級強震,造成臺南維冠大樓嚴重倒塌,當時我正好提早回到高雄家中過年,半夜被地震驚醒,安撫受到驚嚇的孩子們後,馬上換裝摸黑出門,凌晨四點趕往南部中心坐陣調度,父親關心我工作情況,晚上八點多打電話問候一下,十點多人就出現在公司門口等我下班,一般人很難理解,為什麼工作了十八小時還不能下班,一直催促著我回家……」她舉親身實例,說明記者對工作態度的反應。

【法律其實跟想像的不一樣】
「以前跑司法新聞,不管司法、民法、刑法,行訴、民訴都會遇到,不瞭解都需要請教別人,等到來臺大上課,慢慢知道法律不是一般我們想像那樣。以前總覺得法律是正義的,專門幫人解決事情,其實不然。法律是藉由人透過解讀、說理的過程去說服他人,重點在如何運用;自己有許多真實經驗,也收過傳票、上法院當被告,當自己真正懂得法律後,就覺得法律是很可怕的工具,擔心被以各種方式、說法羅織入罪,反之,學法律可以幫助別人。」

她學以致用,將學到的法律觀念與知識,透過一些實際個案,應用到電視節目中,包括教觀眾遇到車禍該如何自保,第一步先做什麼,如何避免離開車禍現場被認定肇逃;還有路上被警方隨機攔查,或被陌生人莫名跟蹤騷擾時,當下如何處理比較適當。

「採訪過那麼多社會新聞,如今寓教於樂(新聞),用客觀方式傳達一些法律觀點,告訴觀眾法網恢恢、歹路不可行,也算實現曾經想當老師的夢想。」

【行者精進,忍者不悔】
「這輩子很努力活到現在,很享受過程。人生當中盡力做,努力玩,年輕沒有留白,雖然經歷過許多不好的事情,都靠自己撐過來,不敢說人一定能勝天,但是相信自己可以解決、克服那些問題。身為三個孩子的媽,該有的都有了。」

她引用已故日本影星高倉健的「行者精進,忍者不悔」,表明自己人生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人只要活著的時候,走在該走的道路上,就應該竭盡所能,努力精進,做對的事情,勿忘初衷,無怨無悔。」在她人生信念中,堅持成為有用的人,特別是當自己有些影響力的時候,未來希望有機會參加國考,透過法律去幫助人,這也是他的人生長遠目標之一。

採訪於二○一九年一月 文/蘇醒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