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好奇到踏實:我的臺大PM學程學習之旅
文 / 臺大進修推廣學院PM學生會會長&112級PMBA學生陳紀綱
112年6月,人生第一次參加 臺大進修推廣學院PM 學程新生始業式,坐在台下,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好奇這所學校是什麼樣子,好奇老師們如何授課,好奇同學們是什麼樣的人。
113年此時,人生第二次參加 PM 學程新生始業式。心中的好奇,已經轉換為踏實的安全感。因為充分感受到學院上上下下,有盡了最大的努力在照顧同學。老師們也很清楚知道在職 MBA 的學習需求,因材(在職生)施教(著重觀念建立)。同學們與學長姐們也都優秀且好相處。
因此,我看著教室內剛入學的新生,回想去年決定報考這個學程的自己,當時到底在想些什麼。
時間拉回準備報考資料的那個月,在經營公司兩年多後,我知道我的商管能力弱,需要快速補強,回學校唸書是最有效率的做法。但想到平日工作已經很忙碌,兩個小孩在未來兩年,也都接連升高三,要考大學。若我選擇回學校在職學習,要付出的代價,不是只有刷卡繳個學費而已,而是未來至少兩年,要投入幾乎所有的非工作時間,與部份工作時間。回學校唸書的機會成本,對我來說高的不得了。但又想到,如果害怕付出巨大的機會成本而停止學習,就是原地踏步。在現今這個飛快成長的社會,有許多人在努力地快速前進,原地踏步在意義上就是退步。既然選擇了投入巨大的機會成本,來換取兩年的學習機會,那我就得把學習效益最大化。可是,什麼叫作學習效益最大化呢?每個人的答案應該都不一樣,我在這裡用簡短的文字,分享我自己的想法吧。
對一個已經工作多年的在職生,學習效益最大化,我對自己的期許是做到 2 件事。
1. 在實體的教室,跟老師學習各種各樣的商管專業知識,因為知識是工具,工具就是可以用來解決問題。有時候我們可以現學現用,馬上將新學會的工具,應用在目前工作上解決問題。有些工具或許暫時用不到,但既然被開成一門課,自然是重要的工具。也先學起來,將來遇到問題時,工具已經握在手上,就不會驚慌失措。
2. 在更廣義的教室,跟同學,學長姐、學弟妹們學習做人做事。能夠被 NTU PM 學程錄取的同學們,在社會上各領域,即使不是 Top 1%,也是 Top 3% 的存在。三人行必有我師,更何況全 PM 學程有將近 180 位同學。但是目前 NTU PM 3 個學程 2 個年級,除了自己班,沒有很多機會可以與其他班級的同學相處,該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加入社團與學生會吧。在社團,我們與興趣相投的學長姐弟妹,還有同學們一起玩。玩是人類很重要的社交能力,在輕鬆的氣氛中,更能快速拉近彼此友誼與距離。
如果想與同學們建立更強大的革命情感,就加入 臺灣大學PM學生會 吧。出來說,Yes I Do,我願意當會長,我願意當副會長,我願意當秘書長,與當各事務組長。
在學生會,我們與學院,與臺大PM校友會是最強的鐵三角,總是攜手合作來完成一個又一個艱鉅但重要的任務。
年初時一起為招生努力,一起辦新生說明會吸引優秀的學弟妹,一起辦撥穗典禮歡送畢業的學長姊,一起辦社團博覽會向新生介紹社團。一起辦迎新晚會歡迎學弟妹們加入 PM 大家庭,一起辦家庭日凝聚歷屆全體 PM 同學的情感,一起籌劃聖誕 Party 慶祝 New Year。
為了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一群人要一起努力一整年,這種革命情感會昇華為一輩子的回憶。在一個又一個任務中,我們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規劃能力皆持續得到提升。甚至,在畢業後的某一天,這種革命情感會昇華成為最能被信任,無可取代的戰友,一同為事業打拼。
這就是我心中,回學校唸書這段時間,希望自己能夠達成的效益最大化目標。
最後,我其實超崇拜校友會理事長 羅驛騰(Phil) 學長,怎麼可以每次上台講話都這麼爆笑,我太嚴肅了,要多多跟理事長學習!